铃铛对此的总结是:“神圣的‘不知道’。”

    几乎可以说,所有的问题,都能有个相同的回答,那就是‘不知道’。

    你姓什么?不知道。

    你来自哪里?不知道。

    勾股定理是什么?不知道。

    自挂东南枝下一句是什么?不知道……

    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称为函数的什么?我!不!知!道!

    正常时候,一问三不知,显然是不被认可的。

    可如果是一个见过神之无知的人,在回答问题时夹杂着对神之无知的描述。

    就相当于在回答一个‘不知道’,因为描述的过程是绝对未知的。

    不过,这个‘不知道’,和凡人的不知道有着天壤之别。

    它相当于让人可以理直气壮地说:“我就是不知道!神之无知!”

    而对方会因为该收容物的特性,继而天然地恍然道:“哦……神之无知啊,难怪。”

    对方会认可你的‘无知’,会觉得这个问题不知道,是理所应当的。

    因为这个收容物的不知道,是神圣的!

    是可以被原谅的,是一定能理解的。

    万能回答!

    这可是神之无知啊,如果真描述出来了,反而才不对!